湛钢连续六个月铁水温降精准控制在90℃以内
2025-04-22 10:36:18
湛江钢铁以铁钢界面为战场,组建跨部门“铁钢界面效率再提升战队”,用6个月将铁水温降稳稳锁定在90℃以下。
三大突破性举措,助力效率提升
面对行业效率瓶颈,物流部以“无人化、零能耗、国产化”为锚点,通过三大突破性举措实现铁钢界面效率跃升。
1、项目攻坚创新突破
依托宝钢多基地协同优势,仅用30天完成10台安全罐“拆解-运输-组装-投用”全流程异地调拨!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升级与工艺参数优化,安全罐实现无人化运行,混铁车周转率显著提升,铁水温降精准控制在90℃以内,连续6个月稳定达标。
2、“零能耗”低碳运维
自主研发无动力安全驻车系统,彻底摆脱传统设备对电源的依赖,攻克“卡脖子”难题,用“零能耗”设计书写低碳运维新范式。
3、装备100%国产化
从“依赖进口”到“全线自主”,100%国产化装备体系。自主研发的敞口罐本体突破极限工况应用,国产激光雷达完成进口替代,关键设备与智慧铁水运输系统实现数据全贯通,打破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设备的局面。
两大策略,牢牢锁住温度外溢
"每缩短1秒加盖时间,就是在创造效益!"物流部王聪的笔记本扉页上,这句用红笔圈出的话见证着鱼雷罐车的保温策略。
1、攻克自动加取盖投用率波动难题
王聪先后牵头完成两期混铁车加盖设备改造,聚焦“结构+功能双维度优化”,进行针对性提升。 通过创新性提出十余项改进意见,提升加盖设备运行稳定性。
2、攻克提前开盖导致温度流失难题
当发现空罐提前开盖导致热量流失的症结时,王聪带领团队,增加信号连锁功能,实现混铁车加盖系统与智慧铁水运输平台“全流程无人化协同”,大幅度提升在线保温盖加盖时长,助力铁水温降再提升。
自我加压,攻克动态配罐模型
制造管理部赵忍主动自我加压,发现原有配罐模式可以再优化。他在玩智力答题时,想到这和鱼雷罐的分配异曲同工,"既然6块蛋糕能分8人,为什么铁水不能精准分配?"他抽丝剥茧、追本寻源,最终提出要罐计划、铁水去向修改方案,成功解决了多高炉协同作业时的配罐冲突难题。
1、炉下配罐准点率显著提升。
2、铁水去向准确率显著提升。
3、空罐时长显著降低。
精细管理,加快保温运输效率
为将铁水运输温降的影响降至最低,运控作业区在效率上狠下功夫。物流部覃斗基多次召集作业区骨干研究可压缩点,通过梳理,最终找出温降控制三大攻关点,并就以上难点迅速部署,创效力量“握指成拳”一触即发。
精细优先受铁时间
结合高炉、炼钢作业时长和鱼雷罐运输时长,通过多次数据比对,确保罐内温度损失最少。
实时跟踪
实时跟踪每个罐的使用时长和次数,配上“值日表”,采用轮流作业的模式,确保所有罐总降温最少。
细化运输环节标准
确保所有调度作业流程统一,并优化系统安全联锁,让铁水运输链更安全、更快速。通过实施管理措施,铁水运输温降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来源:TNC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