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集团主业创新及非钢产业发展现状
2015-03-18 11:31:08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发现,重钢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取得如此的成绩,一方面离不开创新驱动所带来的源动力,同时集团构建的多产业格局带来了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启动发展规划编制 科技助推新产品
企业发展,战略先行。重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公司在对“十二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预评估后,紧密结合行业和集团发展预期,正式启动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并逐步梳理了重钢“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预期目标、重大项目、保障措施等各方面规划设想。
有了科学的规划,科技创新的力量在2014年为重钢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全年集团公司共组织实施技术攻关项目44项,申请专利125件,其中授权专利87件,共有4个项目分别获得全国冶金科学技术奖和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集团公司与重庆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联合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4批共5项,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冶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3项。
在开展院校合作的同时,职工自主创新也成为重钢的一大特色。如今,集团已建成职工创新工作室22个,周亚平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称号。集团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项目543项、创效1.31亿元,有效实施合理化建议3661条、创效7884万元,青年项目攻关创效1000余万元,重钢科协因此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科技创新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速度。集团公司全年钢材新产品开发27个,新产品及特殊要求产品开发试制48.43万吨。其中,钢铁股份公司开发新产品18个,产品全部通过技术鉴定,新产品及特殊要求产品开发试制46.10万吨,产品研发已覆盖大纲90%以上。重研所顺利通过重庆市“高性能钢铁材料工程中心”验收。
非钢产业蓬勃发展 “子弟兵”合力创利润
发展非钢产业,是绝大多数国内外大中型钢铁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定位。重钢在钢铁主业完成环保搬迁后,逐渐形成了“一业为主、资源优先、效益为重、转型发展”的产业格局,房地产业、资源产业、建设产业、物流配送、气体制造组成的集团公司非钢产业五大板块进一步增强了集团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综合实力。
“在重钢的大家庭里,非钢产业子公司与钢铁股份公司是休戚与共的手足。”在重钢集团总经理朱建派看来,正是这样的里外结合,集体分担了钢铁主业的极度困难,在完成保产保供任务的同时,还有效拓展了外部业务,积极转型发展。
以被誉为重钢集团的“保产维检员”——建设公司为例。2014年,该公司强化了“点巡检”制度的落实,通过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快速响应,先后完成钢铁股份公司主要检修项目225次、外委项目687次,为钢铁股份公司生产顺行做好了设备保障,有效地发挥了“子弟兵”作用。
“作为集团的子公司,我们必须要有效益观,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目标、有措施、有执行,为集团发展分忧,为集团发展添动力。”矿业公司董事长陈大元的这番话也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重钢各非钢产业子公司的心声。
产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展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本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10%。2014年与上年同期比较,降低物料消耗590.20万元、修理费119.60万元,并在
众人拾柴火焰高。据了解,重钢集团的非钢产业子公司在2014年集体发力,实现销售收入95.92亿元,占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42.06%,同比提高3.81%,实现利润5.8亿元,为集团公司整体效益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关链接》》
与韩国浦项合作的FINEX综合示范钢厂项目申请报告、能评报告以及环评报告均已完成专家组现场评审,国家发改委项目核准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冷轧镀锌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澳矿项目资本金基本落实到位,渝富集团、重庆地产集团投资入股重钢矿投相关手续已办理完结,国开行项目贷款即将进入最后评审。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四川省的明确支持,已启动核准要件准备工作。矿业公司西昌矿1000万吨/年采选扩建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申请报告等核准建设前置要件,正在推进安评、环评、稳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