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中文 | 客服热线:18939949964 | 高级搜索|

宝钢湛江钢铁工程建设工地走访纪实

2013-10-17 11:09:15

9月末的湛江,天气清朗,阳光透过轻薄的空气,掠过街边密密匝匝的椰树,留下一片斑驳。东海岛距离湛江市中心有50公里,从疏港公路一路向前,就到了东海岛跨海大桥。司机叶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湛江人,他介绍说,早些年,岛民出入基本都依赖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农民、战士、学生等联合修建的仅两车道的跨海大堤,随着近几年车流量的增大,经常拥堵。自从2011年跨海大桥通车后,进出岛的路况就好多了。
 
驶过跨海大桥,没多久就到了湛江钢铁工程基地。远处,桩机林立,隆隆的打桩声经过层层空气,逐步没入透蓝的大海。一片平坦开阔的工地,真正始于足下之时,坑洼起伏,车辆艰难又缓慢地颠簸向前。顺手拍的工地照,一上传到微信,就接连不断地接到来自上海的信息:“在湛江吗?”“东海岛什么样啊?”“湛江基地建设得怎么样了?”……他们中有刚刚被调到湛江项目部,即将前往湛江做技术支撑的员工;有在上海工作的宝钢员工;也有跟宝钢毫无关系的朋友们。他们无一不提醒着我,这片海岸边的广阔土地,聚集着许多人的目光,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与希望。
 
你所知道和不知道的东海岛
 
东海岛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东部,在湛江市区东南面,常年平均气温高,湿度大,降水丰沛。叶师傅介绍说,东海岛分雨季和旱季两季,每年的510月份为雨季,降水量很大,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大困难。湛江钢铁总经理助理迟荣滨在2008年下半年就到了东海岛:“防腐、工业防水、工业加工处理等,很多时候无法按照既有经验去处理。还有很多情况在之前的任何工程中都没有遇到过。比如,工效问题,雨旱季的工效比甚至能达到17。”
 
东海岛是广东省第一大岛,300平方公里的主岛上有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湛江钢铁工程基地近13平方公里的厂区范围内,就存在玄武岩、沙地、淤泥等七种典型的地质地貌。“甚至在一个单元工程里,就会遇到好几种不同地质,如热轧工程就面临3种地质条件。”迟荣滨说。东海岛的地质问题,让上海宝冶湛江炼铁工程项目部经理陈荣林很是揪心:“各部门不停地开会协调,设计院调整设计,主体单元一个桩一个桩地试,随时调整工艺。当年在宝山建高炉时桩基48需要2000锤,在东海岛上基本上一般都要3200锤,甚至3600锤,施工效率大打折扣。此外,工期紧,高炉施工又是看天吃饭,很紧张。”
 
由于湛江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东海岛目前工业几乎为零,各项资源奇缺。迟荣滨说,连目前需要的沙石等建筑材料都需要从较远的外地运送过来。
 
二次创业,以苦为乐
 
湛江钢铁工程管理部的王金鑫从2009年大学毕业就应聘到湛江钢铁。在上海培训一个月后,王金鑫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坐了一天一夜到湛江。“上岛进主厂区要经过一条土路,两边是还没有铲平的山包,车子一过,就带起黄沙一片,很有点创业的感觉。”王金鑫说,“我是学工程管理的,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建设场面,一次性建设如此大体量的钢厂以后也不可能再见到。当时就觉得来对了,有点心潮澎湃。”
 
“创业”似乎总与“艰苦”相联。从2009年开始,王金鑫就一直呆在东海岛上工作。因为人员紧张,先后做了文书、工程建设、投资、合同与费用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工作。刚进岛办公时,现场条件很差。“经常停水、停电,夏天又热,没办法,只好光着膀子上班。”“雨季时,经常在午饭时间遇上大暴雨,工地上路被阻断,只能在办公室吃方便面。”“现场的路有时看上去很平,结果一不小心轮胎就陷到淤泥里,只好下车推。”“很多事都从来没遇到过,有新鲜感,心里对工程建设也充满希望,所以也没觉得有多艰苦,反而很有乐趣。”王金鑫说。王金鑫和他的很多同事一样,目前已经在湛江安家落户。第一对湛江钢铁新人、第一个湛江钢铁宝宝……很多个“第一”的头衔已陆续被认领。这过程中所有的酸甜苦辣,慢慢汇聚成了这些新湛江人的生活轨迹。
 
像这些从上海过来支撑湛江钢铁工程建设运行的宝钢员工还有很多,带着二次创业的激情,带着多年工作的经验。“即便很多问题在上海几乎不可想象,但我们能够应对。”炼铁项目组敖爱国说。对很多到湛江钢铁支撑建设的老宝钢而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在集团公司第九届职工运动会龙舟比赛中,湛江钢铁一举夺冠。湛江钢铁员工开玩笑说,这是因为我们有创业的激情,憋着一股劲呢。
 
工程进度,信心满满
 
一根根桩基漂洋过海源源不断地从已投产的重件码头登岸,输送到工地上。迟荣滨介绍说,目前工地整体还在打桩阶段,整个工地上的打桩机近50台。年内,3万余套桩基将打桩完成,以保证工厂初步具备土建施工条件。由于目前已经进入了旱季,工辅、能源、给排水等配套设施也将陆续进入建设高峰期。预计十月中下旬打桩机将增加到六十台套。“我们的工期很紧,但初步设计涉及得深,因此后期变化小,施工较为顺利,同时公司也调集了精兵强将,还是有信心的。”迟荣滨说。
 
爬上建设中的原料码头边的小楼楼顶,岛上的整个工地尽收眼底。不远处的自备电厂已初具雏形,已投产的重件码头、沙石码头静静地延伸至湛蓝的海水中,成品码头也已开始打桩。厂东区粉红色的楼房在阳光下尤为显眼。据湛江钢铁后勤管理部的徐沪俊介绍,今后湛江钢铁的指挥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职工体育娱乐中心、青年员工宿舍等都集中在厂东区。目前,6栋外派楼、2栋专家楼外部装修都已完成,正在开展食堂和物业招标。明年3月,湛江钢铁总部将全部搬迁至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梦想之旅,我们已在路上
 
热轧项目组的赵毅在2009年加入湛江钢铁后,就被安排在宝钢股份热轧厂2050产线进行顶岗培训,至今在现场翻班已近4年,今年8月回到了热轧项目组。“四年来,湛江钢铁项目起起伏伏,对我来说早已是‘宠辱不惊’了。”赵毅说,“如果说在2050的顶岗培训让我的技能有所提升,这四年来让我收获更大的是心理上的准备与成长。”当年与赵毅一起来的同事有一部分已离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留下等待也是一种选择,我相信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建立一支良好的人才队伍,关系到工程投产后,是否能快速投产、达产以及日后的生产稳定顺行。虽然,像赵毅这样的青年技术人员经历几年的培训已初步成熟;虽然,公司将派一批技术业务骨干,“一厂管一厂”,但湛江钢铁依然急需培养一批能独立操作的产业工人。
 
湛江钢铁企业文化部部长高银波介绍说,为了满足工程需要,湛江钢铁创新了招聘模式,与两广地区的大专院校合作,采取“2+1双元制的培训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要求后,在第三年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合钢铁行业的专门培训。同时,预招人员通过集中培训,进行考察筛选,明确录用人员。目前,湛江钢铁已与七所院校开展了该项合作。
 
“湛江钢铁以青年人为主,我们希望营造‘每个岗位都能成才、每个员工都有亮点’的氛围,并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青年员工对公司有认同感。”高银波说,“目前,湛江钢铁已经有了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开展了“大家来做啄木鸟”活动,在员工中开展头脑风暴,列出一些共性问题,在论坛中共同讨论并制订对策。“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实践。”
 
准备离开工程建设工地时,已是午后1点,站在室外能明显地感受到皮肤在阳光下的灼热感。原本繁忙的工地一片宁静,连海面也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似乎在睡梦之中。在这片梦开始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人梦见了厂房林立、车流如织的明天。
 
来源:宝钢湛江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