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中文 | 客服热线:18939949964 | 高级搜索|

重钢新区炼钢工艺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2013-03-14 10:50:40

重钢新区第一炼钢厂(以下简称炼钢厂)于200912月份投产至今,生产质量日趋稳定,在炼钢新一代工艺流程中,集成运用了大量的新工艺技术,经近两年的摸索优化工作,初见成效。
 
1RH干式真空系统正常化应用
 
重钢炼钢厂210tRH是世界首套采用干式真空系统作为真空获得设备的大型装置,2010625热试车一次性成功。
 
1.1、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
 
开发出干式真空系统与RH工艺匹配的控制程序,并成功应用于RH本处理、轻处理、深脱碳处理、升温处理模式中;
 
开发RH顶枪吹氧功能,解决了干式真空系统对吹氧期间高温、高CO含氧烟气的适应性问题,现用于深脱碳和钢水升温;
 
已开发真空槽内加入脱硫剂对钢水脱硫工艺,且可满足干式真空系统对粉尘含量的苛刻要求。
 
开发RH控氮工艺,针对含氮钢可将氮含量控制在目标值士SPm范围内。
 
1.2、干式真空系统关键指标
 
对干式真空系统的抽气能力进行测试,可达到与蒸汽泵同等效果。见表1
 
1:干式真空系统关键指标
项目
干式真空系统
蒸汽泵系统
极限真空度(Pa
18
20
从大气到67 Pa时间(min
4.2~4.5,平均4.34
45
 
1.3RH冶金效果
 
脱氢效果
 
真空度≤266Pa,在初始氢含量≤4ppm时,钢水循环10min钢水中氢含量已   2ppm,在循环时间15min时可达到1.5ppm以下;最低可至0.7ppm,平均1.12ppm
 
脱碳效果
 
当钢水初始碳含量250-350ppm、初始氧含量500-600ppm,真空度≤266Pa情况下,循环15min钢水中碳含量可达30ppm以下,循环20min可达15ppm以下,最低可达9ppm
 
脱氮效果
 
以低碳低硅钢为例,RH进站氮含量均≤40ppm,在此前提下脱氮效率28.13%。见表2
 
2RH脱氮效果
项目
RP进站氮含量ppm
RH出站氮含量ppm
脱氮量ppm
RH脱氮率/%
最大值
39
32
11
35.4
最小值
16
9
2
4.6
平均值
24.5
17.6
6.9
28.13
 
钢水洁净度
 
本处理氢平均1.12ppm,氮平均22ppmT[O]8-30ppm;轻处理、低碳钢处理;氮含量平均25ppmT[O]15-35ppm
 
在重钢RH运行半年后,随着RH功能及新产品的开发,出现过滤器内布袋被烧及真空泵体温度过高报警的现象,一度严重影响RH生产,经过大量跟踪与摸索并采取相关措施后,已得以解决。
 
2、经济性洁净钢生产平台的建立
 
当前低成本、高效、洁净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已成为各大钢厂节能降本的重要手段之一,炼钢厂在经济性洁净钢生产平台的建立上做了以下工作:
 
2.1CAS直走精炼工艺的推广
 
CAS精炼工艺以其投资省、操作方便、成本低、处理速度快、有利于在线调整成份、减少吹氩过程钢水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得到推广应用。
 
为解决投产初期精炼设备能力不足的问题,201011月份开始加大BOF-CAS-CC工艺路线比例。新区实行“一钢多级”后,90%以上的钢种均为含铝钢,因此生产初期时常发生中包水口结瘤或钢包水口堵塞,造成当炉钢水浇不完或连铸断浇,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组织,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对转炉后搅的强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后,转炉终点氧可稳定在600-800ppm,与传统工艺相比,终点氧降低127ppm,从根本上减少了氧化物夹杂的生成。顶渣脱氧工艺优化后,渣中(FeO+MnO)含量可降低2.68%,达到2.0%以下,有效防止了钢水二次氧化。
 
连铸中间包钢水直走CAS碳素钢T[O]60ppm、低合金钢T[O]50ppm,钢水洁净度得到提高,含铝和非含铝钢单连浇炉数分别达到1920炉,钢水可浇性良好,轧钢性能稳定良好。目前炼钢厂直走CAS工艺路线比例达到50%左右,生产组织灵活,生产成本降低。
 
2.2、低成本、高效、洁净钢生产工艺的开发应用
 
低碳低硅铝镇静钢,采用转炉-CAS-CC工艺路线存在钢水洁净度低、钢水可浇性差的情况,转炉-LF-CC工艺路线则成本高、碳硅成分控制难度大炼成率低。
 
炼钢厂通过钢水氧含量的变化规律摸索、最佳渣系组成研究、转炉出钢脱氧合金化工艺优化、RH碳脱氧工艺开发、CAS顶渣改质工艺研究等措施,成功开发了适应低碳低硅钢生产的RH碳脱氧工艺,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钢中夹杂物的目的,现低碳低硅钢主要指标见表3
 
3:低碳低硅钢主要指标
 
钢中全氧含量/ ppm
连浇炉数/
吨钢成本//吨钢
平均
最大
CASLF处理
86.25
4.8
7
168.5
RH处理(新工艺)
31
14.5
18
120.34
对比
-55.25
9.7
+11
-48.16
 
表中可看出,钢中全氧降低5.25ppm,吨钢成本节约48.16元,钢水最大连浇炉数由7炉延长至18炉,平均连浇炉数由4.8炉延长至14.5炉。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便于生产组织,生产成本低,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经过上述工作结合其它大量生产工艺的优化,目前炼钢厂已初步建立了经济性的洁净钢生产平台。
 
3、无缺陷铸坯生产控制技术应用
 
投产初期,铸坯表面主要缺陷以宽面角部凹坑、纵裂纹、角部横裂纹(主要表现在含妮钒钦等微量元素低合金钢上)为主,严重影响炼钢生产顺行、轧钢合同兑现。
 
针对铸坯质量缺陷公司相关部门、炼钢厂与重庆大学一起展开了专项攻关:无缺陷铸坯生产技术的研究应用。
 
项目组通过调整钢种成分(优化钢水成分避开敏感包晶点[C]含量)、优化改造二冷系统、保证铸机设备精度、强化连铸的稳态操作、优化改进结晶器保护渣、漏钢预报及动态轻压下的应用正常化、研究应用倒角结晶器、研究应用铸坯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等诸多工作,建立完善了铸坯质量的生产监控保证体系,连铸坯质量明显改善(见表4)。
 
4:铸坯质量情况表
铸机号
断面规格mm×mm
主要生产钢种
表面合格率,%
角部横裂纹,%
低倍评级≤B1.0%
攻关前
攻关后
攻关前
攻关后
攻关前
攻关后
1#
190230)×1530
包晶钢(碳素、低合金高强度钢)
81.4
92.8
6.8
0.12
82
99.5
2#
230×(1030~1530
低碳钢、低合金高钢
86.7
95.6
1.0
0
91
100
3#
220250300)×(2000~2500
包晶钢(碳素、低合金高强度钢)
68
86.3
9.6
0.43
85
100
 
提高铸坯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整个炼钢、精炼、连铸均是新投产设备,投产初期,设备功能尚未完全投入,钢水成分、温度、洁净度控制水平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员工操作经验和水平在不断积累,铸机实际生产状况与设计状况差别很大,影响铸坯质量的因素复杂。通过“无缺陷铸坯技术”推广应用,让炼钢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更多的方法和经验。
 
收稿时间:2012
来源:重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文章